全國咨詢熱線:400-035-0305
日期:2020-11-30
立體綠化是適應未來城市高密度地區發展模式、提升城市生態效能、實現城市可持續生存環境的重要途徑。
我國立體綠化雖起步晚,但發展速度較快,尤其近幾年,發展較為迅速,總體呈現良好趨勢。 立體綠化的發展現已呈現出全球化、多樣化、規模化的趨勢。作為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觀賞效益為一體的城市綠化方式,立體綠化未來發展方向都在哪里? 小編做了以下整理,供大家參考: 1. 合理協調建筑設計與立體綠化,協同設計 過去,立體綠化的設計是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或完成后,再由景觀綠化公司進行立體綠化部分的設計。這種形式導致兩個問題: 一是前期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未考慮到立體綠化,導致立體綠化成為建筑的“附屬品”,使立體綠化成為一種被動的綠化方式; 二是建筑和綠化的設計由不同的設計單位完成,缺乏配合,無論是系統結構還是景觀功能在與建筑的融合上多少會有問題,造成后期施工困難,增加成本,影響工期。 在發達國家,提交建筑設計方案時必須提交立體綠化方案,所以建筑設計必須為立體綠化考慮,建筑設計師同立體綠化設計師從建筑方案設計之初到項目結束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溝通合作關系,使建筑與立體綠化得以順利進行。 在現階段,建筑師和景觀師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未來,立體綠化設計師也將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建筑設計中,在新項目啟動前就開始配合和協調,由原來獨自作戰演變為協同設計,使建筑更加具有系統的完善性和景觀的協調性。 2. 立體綠化景觀元素強調藝術文化 近幾年的立體綠化已經由綠化逐漸過渡到彩化,由單純的綠色植物發展到多種彩葉植物、開花植物協調種植。同時,立體綠化的景觀效果,也由單一植物景觀向多元素景觀演變,正在向藝術化升級。 由工程項目轉變為藝術作品,需要有設計內涵,體現與建筑、環境的融合,體現整體的藝術美,體現獨特的個性和區域文化。當產品和技術普及以后,真正的競爭力在于植物應用和景觀藝術。 3. 兼顧經濟與可持續性 立體綠化從材料選擇、景觀維護等都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注重材料循環利用,減少能源投入,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把可持續發展理念始終貫穿于整個立體綠化景觀提升與改造過程中。 植物方面,為避免植物生長與養護出現問題,盡量選擇當地原生植物,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和景觀環境,切莫追求景觀效果而選用非本地植物,以免植物生長受氣候條件影響,從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或后期養護困難而造成更大資本投入。 立體綠化要實現零污染、高回報、零能源消耗,雨水循環利用、枯葉等腐蝕垃圾的循環利用、綠色肥料等都是需要考慮的。 4. 立體綠化與生產生活有效銜接 立體綠化并不是一種只可遠觀的綠化形式,它最終是服務于人類的。目前我國的一些立體綠化項目雖然解決了生態效應和社會效益,但經濟效益效果略差。 立體綠化植物可以選擇適應屋頂綠化的經濟作物,達到綠化效果的同時可以收獲果實,發展城市農業。 在資金、技術、氣候、環境等條件允許下增加屋頂農場、屋頂菜園數量,使立體綠化帶來生態效益的同時,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 5. 現代工業科技手段應用 立體綠化、園林行業,一直是傳統行業的代表,在其他行業互聯網、物聯網發展與應用時,處于后知后覺的狀態,部分企業甚至還圍繞著原有的系統運營。 隨著少部分園林企業家的思維轉變,將5G、云計算等應用于立體綠化行業中,將快速迭代傳統工序,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6. 行業生態化、產業鏈平臺化 隨著立體綠化行業發展,細分行業越來越多,新興細分領域也快速發展,如有的生態環境科技公司專業研究生產立體綠化基質,有的園藝公司專門研發家庭菜園。 同時,立體綠化也向生態環境建設及與生態修復相關的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邊坡修復、河道生態修復等領域進發。 立體綠化產業鏈包括從植物種植、容器資材生產、立體綠化設計、工程施工、養護管理的完整業務結構。各項環節之間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立體綠化相關公司可組成聯盟,利用平臺優勢一體化運營立體綠化項目,形成資源互補、共享共贏的良性循環。 未來,立體綠化在城市生態空間、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應用也將愈加多樣化、規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