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四部門印發《“十四五”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方案》,提出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科學開展鄉村綠化美化,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2021年4月底,國家出臺了鄉村振興促進法,其中第34條規定,加強鄉村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綠化美化鄉村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2022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引導鼓勵農民開展庭院和村莊綠化美化。
本次新出臺的《方案》由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三部分組成,共16條內容,其中規定了9項主要任務。《方案》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內容?索爾園林集團小編帶您一起解讀!
保護優先,突出特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全面保護鄉村山水田園、林草植被,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樹立系統觀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耕地保護和生態建設,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順應村莊發展規律,根據村莊分類,合理確定村莊綠化重點任務和實施步驟。科學綠化,量力而行。堅持科學、生態、節儉綠化理念,因地制宜、適地適綠,數量和質量并重。根據地理位置、自然稟賦和發展基礎,穩步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務求實效。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充分發揮地方各級政府在組織發動、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廣泛動員村民積極參與,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鄉村綠化美化。在《方案》的總體要求部分,提出了行動目標,但為不同地區設置了不完全一樣的目標。
到2025年,全國平均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2%,鄉村“四旁”植樹15億株以上,全面鞏固提升國家森林鄉村,綠化一批國有林區、國有林場居住點,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鄉村、綠美鄉村,鄉村自然生態得到全面保護,鄉村綠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東部地區、中西部條件較好的地區,鄉村綠化布局科學,村莊內部基本做到應綠盡綠,科學綠化落地見效,村容村貌明顯改善,綠化管護長效機制全面建立。中西部具備條件的地區,大部分村莊內部基本做到應綠盡綠,綠化質量有效提高,村容村貌持續改善,綠化管護機制基本建立。自然條件較差、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循序漸進推進鄉村綠化,基本實現村村有樹、村村有綠,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方案》的主要任務部分,要求科學編制相關規劃在縣、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優化綠色空間系統布局,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明確鄉村綠化美化要求,科學劃定綠化用地,合理安排年度綠化任務。有條件的縣級行政區,可以依據縣、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以及國土綠化任務要求,編制鄉村綠化美化專項規劃,合理確定鄉村綠化目標和重點任務,批復后疊加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其中明確提出,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對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及時搶救復壯。到2025年,實現普查范圍內鄉村散生古樹名木和古樹群全面掛牌保護。嚴禁采挖移植天然大樹、古樹名木和法律法規禁止采挖的其他林木。
《方案》的主要任務部分,要求穩步增加鄉村綠量,提出鼓勵栽植鄉土珍貴樹種。還要求著力提升綠化質量,包括優先采用鄉土樹種草種綠化,審慎使用外來樹種草種;推進保障性苗圃建設,加大鄉村綠化緊缺的鄉土、珍貴樹種苗木生產;利用林間空地補植鄉土珍貴樹種;注重歷史文化傳承,增加長壽命鄉土樹種比重等。
《方案》的主要任務部分,提出發展綠色惠民產業。包括結合鄉村綠化,充分挖掘綠色產業發展潛力;根據區域生態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推動林草生態產業轉型升級;依托森林草場,發展鄉村旅游、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遴選認定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文章內容節選來源:《“十四五”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方案》